十大宇宙未解之謎,個個真實存在,科學家至今都無法給出答案!
更新時間:2022-02-24 來源:熱點網
1.月球的起源仍然是個謎即便人類已經準備開拓火星,科學家們仍不能確定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雖然對于月球的形成曾有過一些假設,但沒有一個是100%準確的。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1.月球的起源仍然是個謎
即便人類已經準備開拓火星,科學家們仍不能確定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雖然對于月球的形成曾有過一些假設,但沒有一個是100%準確的。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關于月球形成之說的理論也是層出不窮。其中最可信的理論是,月球是在幾十億年前由一顆火星大小的物體與地球相撞后形成的。
如果這是真的,根據我們幾十年來收集到的月球樣本,其組成成分與地球非常相似。這也就是為什么在2017年,以色列研究人員拉魯卡·魯夫、奧德·阿哈倫森和哈蓋·佩雷茨提出的,月球是來自地球的十幾次較小撞擊的結果。然而,不管有多有趣,這仍然只是一個假設,于是月球的起源仍然還是個謎。
圖片
2.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你以及整個人類甚至整個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并不孤單。因為有些科學家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整個宇宙都是從大爆炸開始的。然而,這畢竟不是那么確切。根據標準模型,爆炸發生時會產生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那么反物質是什么呢?
它本身仍然是個謎,但是為了簡化,讓我們假設它指的是亞原子粒子,它們具有與正常亞原子粒子相反的性質。理論上,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會相互湮滅,最終變成虛無,但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的確存在,宇宙也的確存在。那么,怎么可能呢?而這正是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找到的答案。
圖片
3.多元宇宙存在嗎?
如果你現在問問你自己:我們已經確定了我們的宇宙是存在的,那么多元宇宙也存在嗎?根據最近的宇宙學研究,多元宇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概念。2017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發表了一篇關于所謂冷點的論文,這是在130億多年前宇宙形成時所產生的輻射中看到的一塊較冷的空間。
這一點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這項研究的假設是,冷點是由于缺乏中間星系而產生的一種光學錯覺,也許它是由我們的宇宙與另一個平行宇宙的碰撞所造成的。如果這樣,冷點應該被視為多元宇宙存在的證據。然而,根據科學論證法,沒有什么是確定的,只有一個假設是遠遠不夠的。
圖片
4.第9號行星在哪里?
自2006年以來,冥王星就不再屬于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然而,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尋找失蹤的9號行星。為什么會有第九顆行星?事實上,科學家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但是第九顆行星的存在實際上可以解釋那些天體的運行軌跡。
以塞德納為例,它是在2003年被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塞德納的直徑約為冥王星的一半,距離太陽約85個天文單位,距離海王星約3倍。在11000年時間里,這顆矮行星從76個天文單位轉變到900多個天文單位。這不免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此巨大的物體如何能到達如此長的軌道而不從太陽系中彈出呢?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有一個巨大的引力體在那里——比如說9號行星。但如果是這樣,我們怎么找不到9號行星呢?
圖片
5·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是什么?縱觀整個宇宙或多元宇宙,其實我們并不孤單。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我們沒有其他生命的消息呢?這就是費米悖論,它以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的名字命名,他在1950年首次提出這個問題。
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答案。有人認為,沉默是一道絕大多數生命都無法滲透的進化之墻。這意味著我們不能接受交流,因為我們要么是最先進的文明,要么是最落后的文明。其他的,比如尋找外星智慧,這表明宇宙的大部分都是殖民地,但我們卻被困在一個荒蕪的地方。
圖片
6.宇宙的盡頭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會與大爆炸有關。根據這一理論,宇宙中所有的質量最終都會讓位給引力,被拉到一個更小的空間,然后合并成一個稠密的點,最終被消滅。不過,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支持這一理論。
事實上,有些人認為,這樣的假設與我們目前對歷史的了解并不相符,尤其是正在進行的暗能量研究和發現方面。據科學界的一些人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里,暗能量不斷地將宇宙向外推。因此,如果宇宙繼續膨脹,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或許我們終究會找到答案。
圖片
7.神秘的無線電信號
去年2月,根據科學界透露,5億光年外的一個物體似乎每16天就發射出一次無線電信號。這一發現是在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和快速射電爆發計劃兩類研究合作過程中得出的。
在四天的時間里,信號每小時會釋放一到兩個脈沖。然后,它就會安靜下來,直到12天后才會重新開始。信號是以快速無線電脈沖形式發出的,雖然它只是在太空中持續一毫秒的無線電波,但天文學家仍無法找出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為什么它們會每隔16天發生一次。
圖片
8.宇宙中有多少個系外行星?
根據美國航天局和歐空局的說法,系外行星的定義是指太陽系外的行星。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繪制并確認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即使是不同系統的一部分,它們也可能與我們的行星有相似之處。例如,有些像木星一樣巨大,有些則像地球一樣由巖石或冰構成。
通常大質量行星的軌道,距離它們的主星相比地球距離太陽要近得多。目前為止,我們仍然無法確切地知道宇宙中有多少系外行星存在。據科學家推測,銀河系中可能包含大約10億顆系外行星。它們極為重要,因為在它們之中,可能有一些行星具備我們所知的適合承載生命的條件。
圖片
9.星系和黑洞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需要明白為什么星系和黑洞這兩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然而,天文學家對早期星系數據射頻圖像的研究表明,黑洞可能很早就開始了。早在2012年,一個由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發現了一個星系,其黑洞的質量比基于典型星系的預期還要大100倍。
根據研究小組的分析,這會使人們相信黑洞首先形成,然后,在它們周圍會形成了一個恒星星系。不過,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種假設并不能確定。因此,這個問題仍然是我們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圖片
10.生物學的自我認知
我們在推進太空探索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要認清自己。因為人類生物學與太空研究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從太空飛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到其他星球的生存問題,微生物學可謂是探索宇宙的基礎。因此,在空間研究之前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就是人類的微生物世界。
如今,微生物學研究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最近有證據表明,火星上存在著不同于我們所知的微生物生存條件。不僅是在火星上,土星冰冷的衛星土衛二之上,或許也存在我們尚不熟知的微生物。
關鍵詞